治水,不再仅靠“人海战术”
精准监测?近日,两艘无人船驶向长江中,精准监测水质。?(记者?李向雨?摄)
精心守护?4月9日,在成都崇州市崇平镇羊马河段,当地巡河队巡河,精心守护一泓碧水。?(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我省水污染防治攻坚观察
重拳治水
水源地建设
●目前,我省在用县级饮用水水源地180个,还有25个备用、28个在建水源地
●已有成都、广元、乐山等17市(州)具备多个水源地,苍溪、芦山、南部等11个县实现多水源联通供水
强化污水处理
●全省各地投入约35.5亿元,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359套、截污管网128.5公里等
提升监测能力
●我省已设置水生态环境监测点位1.5万余个,建成338个水质自动站,实现国、省控水质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
●在全国率先建设省级水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监控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国考断面水质提前2天预警预报
打击违法行为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办理环涉水案件1371件,处罚金额1.79亿元
治水有成效
●我省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实现连续三年稳定上升
●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实现连续三年稳定下降
“你看,这两个大家伙就是我们新近购买的无人船,很快将下水执法啦。”近日,在宜宾市江安县工业园区附近的长江边,岷江、沱江、涪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泸州、宜宾现场检查组执法人员毕德,高兴地指向两艘一米多长的无人船。
这是我省水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首次使用无人船,也是我省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努力迈过靠“人海战”的坎,向监管自动化、信息化转变。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表示,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省始终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新科技
无人船无人机上阵?让违法企业偷埋的排污暗管(口)无所遁形
四川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复杂水域采样难、企业私设暗管发现难的问题,一直是我省生态环境部门的“心病”。
为破解难题,今年省环境监察执法局购进了两艘无人船。“这两艘船功能不同,一艘是水质监测采样无人船,另一艘是暗管探测无人船。”毕德介绍说,两艘无人船的“加盟”,可帮助执法人员顺利地检查到此前较难触及的困难点位。
无人船如何操作?记者看到,执法人员布置好操作平台后,拿出两个笔记本电脑,分别与操作平台两侧的信号采集接收器连接。“这两个信号采集接收器不仅可向无人船发送命令信号,还能接收无人船实时反馈的监测数据。”泸州、宜宾现场检查组成员蒙明磊说。
“出发!”调试好设备后,执法人员一声令下,两艘无人船在长江中乘风破浪,一艘直达指定水域定点采样,一艘沿江而行实施暗管排查。
无人船是如何检查出相关数据的?泸州、宜宾现场检查组成员黄新解释说,通过水质监测船下方的探测头,无人船可以实时将江段氨氮、溶解氧、pH值等水质数据传给信号采集接收器,再传输给电脑。而暗管探测无人船,则会在行进过程中产生声呐,并在电脑屏幕上出现波普纹,如果感应到疑似暗管的地方,均匀的波普纹就会有异常变化,检查组可借此锁定目标。
岸上,毕德紧盯电脑屏幕,观察着每一个细微变化。不一会儿,监测采样船传来实时数据:pH值达8.95。“数据异常!”检查组决定调整操作指令,扩大无人船监测范围。借助地理信息软件设定航行轨迹并选定四个采样点位后,开启无人船自主导航和自动驾驶模式,无人船便按设置航线和采样点位自动开展工作。
“每个点位最多可以采集1.5升水。”10分钟后,无人船完成规定动作自动返回岸边,执法人员随即打开采样仓,将在四个点位采集的水样取出,现场封存后,交由属地环境监测部门做进一步监测分析。
省环境监察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质监测无人船通过在多样性复杂水域环境下进行定点采样,实时传输反馈数据,可帮助执法人员快速准确分析水质情况。暗管探测无人船则利用声呐探查技术,对河流沿岸的暗管及排污口进行探查,探查宽度可达100米,深度可达20米,让违法企业偷埋的排污暗管(口)无所遁形。
无人机同样在本次专项执法检查中“发威”。检查组在资阳市雁江区侯家坪工业园区暗查时,为进一步查证园区内企业生产废水是否全部接入园区污水管网,执法人员采取“无人机+奥维地图”模式,快速对园区内企业纳管情况进行了检查,最终发现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新重点
成立琼江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确保琼江流域水质年底前达标
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涪江流域综合治理。为此,我省今年在水污染防治上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将涪江流域综合治理纳入专项执法检查,将涪江与岷江、沱江共同作为全省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通过去年的攻坚,岷江、沱江水质已明显改善,如何改善涪江水环境质量?“必须以琼江为重点,加大生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岳东表示。
琼江系涪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乐至县,流经遂宁市、资阳市等,四川段长120公里。数据显示,去年涪江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较2017年上升8.3%,但琼江水质量形势不容乐观,优良水体达标率为0,拖了后腿。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我省水污染防治将着力“三个攻坚”。一是开展全省总磷污染防治攻坚,进一步解决全省水污染防治总磷突出问题。二是开展琼江流域污染防治攻坚,加强流域各市联防联控联治,切实解决琼江流域水污染突出问题。三是开展重点小流域污染防治攻坚,对全省23条小流域挂牌督战,进行清单式销号管理。“三个攻坚,有两个与琼江有直接关系。”李岳东说。
接下来,省生态环境厅将成立琼江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设立科技支撑小组和水质预警小组。指挥部每月定期公开水质状况,实施水质预警,每两个月召集流域相关市、县召开协调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将开展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督查、执法检查,整改不到位的、对水质造成巨大影响的,按程序严肃问责。
此外,我省还将对琼江流域加密水质监测,做到一旬一监测,基本实现影响琼江水质的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监测点位全覆盖。同时,加强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削减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琼江流域水质年底前达标。
动作不止于此。我省还积极抓好流域立法保护建设,开展《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在源头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划定禁止和限制区域,实行水环境质量目标、水资源总量控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多种措施。“目前条例正在紧张地修改完善,力争上半年能出台。”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芮永峰说。
新机制
“一旬一提醒”“一月一通报”?健全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我省有哪些创新性举措?取得哪些新成效?
李岳东表示,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省坚持以末端治理协同源头管控的水污染防治格局,在法制、规划、管理、补水等方面积极谋划、勇于开拓,不断健全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首先是建立健全了“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旬一提醒”,每旬对加密监测水质断面类别下降的地区函告提醒;坚持“一月一通报”,每月对全省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做到“一月一指导”,每月不定期组织专家组,赴相关地方实地把脉指导;落实“一季一分析”,每季度召开全省水环境质量形势分析会议,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
积极整改县级饮用水水源地问题。目前,我省在用县级饮用水水源地180个,还有25个备用、28个在建水源地。当前,已有成都、广元、乐山等17市(州)具备多个水源地,“双水源、互备用”的供水机制基本健全,苍溪、芦山、南部等11个县实现多水源联通供水。
严厉打击各类水环境违法行为。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自201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7895件,处罚金额6.9亿元,其中涉水案件1371件,处罚金额1.79亿元,用好用足了环保法律法规“龙头虎铡”。
“我省还不断建设自动监测站,提升监测能力。”李岳东说,目前我省已设置水生态环境监测点位1.5万余个,建成338个水质自动站,实现国、省控水质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设省级水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监控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国考断面水质提前2天预警预报。
去年,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升一降一突破”的好成绩。“一升”就是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实现连续三年稳定上升;“一降”就是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实现连续三年稳定下降;“一突破”就是沱江流域实现了水质改善的巨大突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升了56.3个百分点,创近10年来最好水质成绩。
“今年1-2月,我省水环境质量在去年基础上继续提升,87个国考断面中,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77个,占比88.51%,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于会文说,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在落实河长制上做文章、在目标考核上下功夫、在生态补偿上求突破、在预警预报上见实效,积极探索流域治理管理新经验、新模式,站好长江第一道岗,还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记者?殷鹏)
让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
□陈四四
当前,各地在污染防治中频出重拳,不断加大防治力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要打好打赢,不仅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还需要加强科技应用,通过科技之眼去发现人眼所不能发现的问题,通过科技之力去解决人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为打赢这一仗提供有效保障。
进一步说,污染防治既要防更要治。而在治理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和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比如,通过设置水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可以实现水质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通过对大气污染病因的精细分析,可以为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又如,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技术,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前瞻布局未来科技,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知识基础、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