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泸州市江阳区蝶变的背后_发展概况_发展泸州_市情_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市情>发展泸州>发展概况>详细内容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泸州市江阳区蝶变的背后

来源:泸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1-25 10:30 浏览次数: 【字体:

1月22日,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系列新闻发布会江阳区专场举行,展示了江阳区建区以来的发展变化。

建区以来,江阳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建区以来,江阳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多年来,江阳区始终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开放同步,在拼搏奋进中开拓创新,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上演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展现出化茧成蝶的美丽,全区经济总量从建区之初的0.5亿元增长到2018年预计实现5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由建区之初的0.72亿元增长到2018年预计实现463.12亿元,同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综合指标得到极大提升。这背后,是江阳区长久以来的不懈坚持。

坚持产业带动

实现综合实力连年提升

目前,江阳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排名为第11位,并连续保持了五年。该区还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并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先后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一连串的荣誉体现出江阳区产业的全面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发展实体工业,我们要坚持‘3+3’原则。”江阳区经信局局长付兴国说。“3+3”即发展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与成长型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

在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内,记者看到成规模的现代化厂房林立,体现出江阳区产业发展的含金量。而政府给予企业的诸多优惠政策更是让艾乐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军大吃一惊。“从物流到装修,再到培训,我们都享受到了极大的优惠,这样成本就下降了很多。”叶军说。

2018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江阳区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2.23亿元。

白塔、城西、城南三大百亿级商圈扩容升级,华润万象汇、万诚国际中心、摩尔国际、欢乐汇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全区现代服务业日益扩大,为江阳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位于佳乐世纪城欢乐汇的希尔顿酒店,建成后将成为川南首家国际五星级酒店,将进一步提升江阳区乃至泸州的城市品质和服务能力。

江阳区的农业发展也正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局域化转变。其中,以董允坝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纷纷提档升级,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评为“四川十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基地”;“江之阳”品牌被列入“全省重点培育10大区域公用品牌”,“江之阳”蔬菜实现了直供港澳。

坚持城乡一体

小县城变身主城区

作为中心城区,江阳区的城乡一体化一直都走在全市前列。2007年,江阳区被确定为泸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唯一试点区;2011年,江阳区编制出台了“全域江阳”的总体规划,并以“十个全域”统筹城乡发展。

城市组团同步扩展,城西、城南、沙茜、泰黄组团竞相发展,一批过江桥梁、城市干道、下穿隧道、城市公园建成投用。公益设施、商业设施等功能配套更加齐全,绿地率提高到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8平方米。随着忠山公园、江阳公园、龙透关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投用,市民有了更多的休闲文娱场所。

城市在发展,集镇建设也在梯次推进。方山文旅小镇、黄舣“寨水一方”农旅小镇、丹林“梨海小镇”、分水岭“蔬式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加快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面貌。

此外,江阳区还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直运全覆盖、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白湾村等3个村创建为“全国文明村”,观音阁村等24个村创建为省级“四好村”,10个村被纳入集体经济发展省级试点。

建区以来,江阳区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城镇化率由33.6%提升至84.1%,城市建成区面积从不到2平方公里扩展到83.2平方公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主城区。

坚持全域江阳

十大工程惠及社会民生

走进位于蓝田街道东升街的旧城改造安置小区“蓝滨嘉苑”,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整齐矗立,环境整洁、绿化到位,篮球场、健身器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该项目于2017年3月开工,2018年12月交付使用,建筑总面积12.45万平方米,共修建11栋安置房(9栋多层、2栋高层),总共有811套住房。小区在建设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从规划、选址到绿化等方面,均按照商品房品质进行打造。

江阳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十个全域惠江阳”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近6年来共投入资金300亿元,让城乡群众同享“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530元增长到2018年预计实现394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318元增长到2018年预计实现18271元。“全域全面小康”正在稳步推进。

同时,安全供水、用电质量、安全供气、住房保障等四大全域工程全面推进,为全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保障。

作为对“未来”的保障,江阳区在教育方面也走出自身特色。自2012年起,该区以“教育三年攻坚”为开端,6年来新(改)建学校89所,新增教育用地1341亩,新增班额1100多个,学位4.9万个,“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城乡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

社会养老方面,江阳区也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40家,养老床位3658张。自2014年起,全区养老机构逐步由过去的“小、散、乱”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并且现在已有大量社会力量加入到养老事业当中。

泸州日报记者 李独懿 实习生 唐源 川江都市报记者 方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