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泸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稿_统计公报_统计数据_泸州市统计局
您的位置:首页 >统计数据>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统计公报

改革开放40年泸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稿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09 16:25 浏览次数: 【字体:

改革开放40年泸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稿

 

泸州市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包蓉

2018年11月9日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参加改革开放40年泸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40年来,泸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改革破除发展藩篱,以开放增添发展动力,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泸州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建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总量实现重大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来,泸州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9-2017年,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年均增速达到9.7%,呈现三段式发展历程。其中,1980年至2002年,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起步阶段,GDP年均增速7.7% 2003年至2015年是快速发展阶段,GDP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1%以上,经济稳定性显着增强,增速明显加快;2016年至2017年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9.1%以上的较快增长势头,经济增长处于全省前列。

经济总量大幅跨越。40年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了从不足十亿到百亿再到千亿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9.9亿元,1996年经济总量达到110.5亿元,2012年以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12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30.5亿元,用16年时间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的重大跨越,是全省第9个跨入千亿规模的市(州)。2017年全市GDP达到1596.2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六位,是1978年的160.8倍。

人均GDP“四级跳跃”1978年全市人均GDP254元,处于低水平阶段,1992年首次超过千元,2008年突破万元台阶,2017年超过三万元,达到37020元,近10年间翻了两番,是1978年的145.7倍。人均GDP实现“千元、万元、两万元、三万元”四级跳跃,人均水平大幅跃升。

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经济总量超百亿县(区)从无到有。2007年,江阳区经济总量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2015年,7个县(区)经济总量均超过百亿,2017年,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3个县(区)经济总量均超过200亿元,其中江阳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29.3%,形成江阳一马当先、其他县(区)竞相追赶的良好局面。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提质增效

产业结构不断革新。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4.2:38.317.5优化为2017年的11.5:53.3:35.2,第一产业下降32.7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15.017.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大转变。2017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9.7%35.3%,第二、三产业分别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和“加速器”,工业和服务业“双引擎”协力推动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发展。

新动能加快培育。改革开放以来,泸州支柱产业发展经历了80年代的化工、机械制造和酒业三大产业,90年代随着煤炭开采加工业崛起,形成白酒、化工、机械、能源四足支撑的产业结构,到现在着力打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2017年,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2.9%,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5%。其中,酒类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7%,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4%,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新能源电动专用车批量生产。

三、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内需支撑作用突出

40年来,泸州通过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投资和消费同步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投资结构优化,关键作用明显增强2017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63.5601.51377.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7.4%,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高达95.5%2017年,完成民间投资(含农户投资)1130.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4%,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比重明显提升。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1978年,全市资本形成总额为3.1亿元,2017年达到877.5亿元,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30.9%提高到2017年的55.0%

消费不断升级,新兴消费发展壮大。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5.7%74.6%下降至2017年的37.7%42.2%,分别下降18.032.4个百分点,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比大幅下降。新兴消费不断发展壮大,汽车、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2017年,汽车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8%38.8%105.4%。居民消费形态正从满足单一生活向“吃”得更营养、“穿”得更时尚、“住”得更舒适、“行”得更舒心、“玩”得更休闲的发展型享受型需求转变。

四、民生事业发生新变化,人民获得感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是全市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力实施,民生福祉显着增强。

居民收支大幅提高。2017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44913670元,分别是1978年的117.8倍、122.3倍,年均分别增长12.7%12.8%。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50元提高到2017年的52455元,是1978年的95.4倍,年均增长12.1%2017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112110573元,年均分别增长11.8%12.3%

就业创业规模扩大。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174.9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49.6万人,就业吸纳能力逐渐从农业为绝对主导向三次产业并重的重大转变。2017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调整为40.629.829.6,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比1978年下降38.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升16.921.7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聚焦乌蒙山等贫困山区脱贫攻坚。2017年,全市实现脱贫8.5万人,退出贫困村序列149个,合江县成功脱贫“摘帽”。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减贫近31万人,累计退出贫困村序列224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5%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2017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90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3.67亿元,财政支出继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倾斜。2017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6.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4.4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6.6万人,有2.2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17.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2.3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科教文卫事业普惠发展。40年来,全市科教文卫事业由极不充分极不平衡向更充分更平衡方向发展。2017年,全市专利技术申请受理、授权量分别为3217件、1451件,分别是2007年的13.5倍、11.9倍。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92.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5%。普通高校从1978年末的1所增加到2017年的5所,在校学生6.4万人,是1978年的64倍。文化发展蓬勃兴起,2017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186.0万册。有线电视实际用户35.4万户,广播电视互联网实际用户9.5万户。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2017年,全市产妇住院分娩率99.96%,婴儿死亡率3.44‰,人口自然增长率4.26‰。

40砥砺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建成幸福醉美泸州、同步全面小康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重整行装再出发,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作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市上下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开创治蜀兴川泸州新篇章。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