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司法局 关于2017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依法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推进“法律八进”、参与社会治理、加强政风警风行风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任务,突出法律服务这一重点、攻克特殊人群管理这一难点、打造普法宣传这一亮点,有力地推动了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现将我局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合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党委委员、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泸州市司法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泸州市司法局2017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强化“第一责任人”责任,工作方案细化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第一责任人亲自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亲自督查调研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亲自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主抓责任人将主要精力用于推动依法治理,定期研究、布置、检查和报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我局召开14次局党委会(局长办公会)研究依法治理工作,对依法治理突出问题进行了1次调研,11次督导。同时,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机制,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各科室的目标绩效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充分发挥考核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开展“三项制度”试点,规范执法活动。
按照市政府办《关于印发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先后制定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细则》等8个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司法鉴定4类文书格式;制作了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许可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4个工作流程图,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执法文书模板和制度体系。
(一)执法公示制度方面。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我局梳理了执法内容,在官方网站设置专栏,编制并公开了行政执法事项、随机抽查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执法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检查、调查等执法活动要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今年以来共开展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执法检查56次。
(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方面。制作了行政执法流程图,明确了各个执法环节记录的内容、方式、载体等事项,完善了执法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归档等规范化建设制度。设置了专门的询问室,采购了执法记录仪、录音笔、摄像机等执法记录设备。各业务科室通过文字、音像记录方式,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记录并归档,实现了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三)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方面。按照“七个一”要求,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主体、范围、内容和程序;编制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目录清单;明确了法制审核岗位职责,落实审核主体和审核人员;规范了法制审核文书格式;刻制了法制审核专用章;编制了法制审核工作台账;及时对法制审核工作档案进行了归档。为充实法制审核队伍,提高法制审核质量,我局发挥公职律师优势和社会律师专业特长,制定了《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和《公职律师管理办法》,聘请了2名社会律师作为我局法律顾问。为强化监督管理,专门制定了《法制审核责任追究制》。
三、深化“法律八进”,构建法治建设氛围。
起草印发了《泸州市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启动拟任科级干部网上学法考法平台。在市、县区两级集中开展“法润泸州·七五普法行”巡回宣讲50场次,开展“法润泸州·法治文艺进万家”134场次,开展“清凉之夏·法治电影进万家”204场次。实施第二届“向日葵法治夏令营”,各类街头宣传、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文艺演出等节点主题教育活动蓬勃开展。继续打造“一县区一品牌”普法特色,新创编法治文艺节目10部,申报21件法治微视频、法治公益广告参加全省、全国评比。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启动全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建设,命名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5个,法治公园、文化长廊景点等法治阵地遍布全市各地。法治泸州网、“法润泸州”微信公众号、《给您说法》、《小小观众来普法》、法治手机报、“法治在线”栏目、普法手机APP等“互联网+法治宣传”继续发挥作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法治宣传教育网络。
四、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助推泸州经济建设。
1.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今年是法律援助纳入民生工程的第七个年头,截止9月底,全市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30件,提供法律援助事项12985件,提供法律援助17445人次,完成比例116%,提前超额完成省政府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任务。2.法律服务全市中心工作。通过担任法律顾问、代理设法案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等方式和途径,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队伍全方位服务我市经济建设。3.实施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联合印发《泸州市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细则(试行)》,在我市首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招标工作,9家律所中标,审核确定55名律师参与该项工作。
五、加强人民调解,夯实基层社会治理。
开展人民调解“评星定级和市级调解能手”活动,全市共评定出7个四星级调委会和39名市级调解能手。建立医疗纠纷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落实“521”调解机制,市医调委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与市公安局探索开展“公调对接”工作,将“全年完成主城区15个派出所调解室进驻”纳入目标考核。各级调委会积极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法治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政策法规科成立不久,虽然增加了工作人员,配备了一名兼职律师,但具体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有待加强。一方面公证、鉴定和律师执业的各种执法检查、调查专业性强,虽然执法人员取得了执法资格证,但在应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检查和调查时,还存在短板,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性知识的学习补充。另一方面随着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信访投诉、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增多,如何把案子办成铁案,让群众信服的案子,对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2018年工作打算
2018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一是紧盯“关键少数”,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巩固“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着力特色亮点和示范点的培育打造,充分借力“互联网+法治宣传”,全面推进我市法治宣传教育。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围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抓好深化提升,推动建立律师参与人民调解制度,完成第二轮公证制度改革任务,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工作,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破难题、补短板,推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建设,谋划建设集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强制隔离戒毒、公共法律服务场地建设于一体的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指挥和监管平台,启动社区矫正市级定位监管系统建设,推进法律援助“12348”热线升级后的平台打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