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征文展示?|严艳:写入父亲青春里的改革_媒体广角_工作动态_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广角>详细内容

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征文展示?|严艳:写入父亲青春里的改革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4 15:08 浏览次数: 【字体:

 我是一名80后。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赶上了改革开放这趟列车。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坐在改革的列车里。我一路看到美景无数,听到夸赞此起彼伏……从我记事起,所见所得皆是改革之果……

父亲的青春洋溢在七零年代

1978年,父亲20岁。

那年,父亲考上了大学。他是兄妹七人中唯一上完高中的人。父亲的人生轨迹随着祖母的一场大病而改变。穷,是当时中国老百姓普遍存在的生活现状。窘迫的家境让祖母看不起病,更别说供父亲上大学。于是,父亲不得不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在电力工人和教师这两个职业之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做一名民办教师。

父亲说,他的老师,是他的“解惑者”。所以,他也要站上讲台成为别人的“解惑者”。

父亲第一次站上讲台时,教室里却没有几个学生。经过询问得知,孩子们都去公社帮家里挣工分去了,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顾得了上学?父亲转身在破旧的黑木板上写下“你好!”在一片稀稀拉拉的读书声中,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授课。

1978年12月,中共11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新时期。

1978年,不仅是我父亲命运的转择点,也是所有中国人命运的转择点。

1979年春天,新学期,教室里坐满了孩子。小镇上的人们,能听见远处山坡上小学校传来的朗朗书声。父亲满面春风地站在讲台上实现着他的人生理想。

上学的孩子逐渐多了,可学校里却只有两名老师。孩子们年龄不一,得分段教学。于是两名老师便开启了复式班教学的工作模式,春夏秋冬,循环往复。

父亲的青春挥洒在八零年代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1988年,父亲30岁,已有十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这十年里,父亲先后在三所边远学校工作过。在我模糊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天蒙蒙亮就出门,披星戴月才回家。他的上班路程实在是太远,且全凭一双脚去丈量,除去坐船还得翻山。

父亲的上班之路,是孩子们的上学之路,也是“劝学”之路。

一开始,父亲会沿途叫上他的学生们一同去往学校,一路书声对答。后来,学生们会主动在码头、路口、家门前等着老师的到来。放学后,父亲还会沿途作家访,动员家长让孩子上学。在父亲的努力下,他任教的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义务教育法》给所有孩子带来了福音。可是农村的孩子在上学之余却有很多很多家务琐事需要做,如带弟弟妹妹、做家务、田间劳动等。所以每到期末,大多数孩子的成绩总是不甚理想,拔尖的只有一两个。此时父亲便会感慨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父亲的青春蓬勃在九零年代

1993年,党和国家正式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父亲乘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坐上了去往省城师范学校的汽车。没上过大学,是他的遗憾。教了15年的书,他终于可以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学习。父亲说这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父亲从师范学校学习回来之后变化很大。他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迫不及待的和我们分享。他对同是教师的母亲说:“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就已经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我们这个地方太落后了,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要改变,必须要改变。从我们的教育方法上进行改变。”

父亲此后的教学工作,除了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之外。工作之余,他开始关注世界,收集一切能收集到的世界的消息。他开始给学生讲世界,讲世界发生的变化。他在山里孩子淳朴的眼睛里种下了好奇和向往。

1997年2月19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噩耗传来,举国同悲。父亲悲切地说:“这位巨人,离我们去了!”

父亲在给学生讲解应用题的时候,说到解题方法,他总是会引用邓小平的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来开拓学生的思维。

我想,父亲这辈子最敬重的人应该就是邓小平吧!

邓爷爷。不仅是我父亲的“解惑者”,而且是全中国人民的“解惑者”!

1998年,父亲40岁,他的工作任务除了白天在学校授课外,晚上还要到搬运社给工人们讲课,这在当时叫“扫盲”。此时的父亲已青春不在,成为步入中年的大叔。他的教学更能引起工人的共鸣,却逐渐使少年产生了敬畏。

父亲的青春回响在21世纪

父亲已然是中年大叔,但他投入工作的热情却从未有丝毫的减弱。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先后采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贴等重大措施,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使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大大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为扶持西部地区410个贫困县实现基本普九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国务院实施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为西部地区新增校舍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满足了210万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和220多万新增寄宿学生的寄宿需求。为西部地区学校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卫星教学搜索系统,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使西部农村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父亲这样的老教师的考验是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教学。他们学校的老教师们成立了一个学习班,利用课余时间向大学刚毕业的教师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父亲用一个本子非常仔细的记录了学习的内容,并在这个本子的封面写上《宝典》。

2008年,父亲50岁。学校差化学老师,父亲就放弃教了20年的数学,主动承担任教化学学科。这年夏天,父亲是学校办公室和化学实验室中度过整个暑假的,一个暑假的收获绝不仅仅是一本烂熟的教材。

父亲写了一副字贴在他的书房,是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父亲的青春定格在新时代

2018年,父亲60岁。完成了一个人民教师的使命,光荣退休。

退休那天,他去了教室,站上了讲台。在液晶屏幕上写下“再见!”  他眼眶里饱含泪水,仿佛看见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时那张青春洋溢的脸。

在他60岁生日那天,微信一直响不停。他的学生们纷纷发来祝福,对他这位“解惑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或许,这就是为师者最圆满的事吧!

父亲时常教导我说:当老师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新很快,你可不能够落伍;教学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父亲观看《厉害了我的国》之后。立刻给我打电话:你一定要让你的学生看这一部电影,一定要告诉你的学生,我们的祖国有多么的强大。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奋斗出来的。作为老师,你有这个义务。

呵,这个人民教师的心啊!

回顾历史,40年前,中国开始追赶世界;20年前,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如今,中国已在影响并改变世界。这是一个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时代。四十年呕心沥血、拼搏奋进,酝酿出一坛馥郁美酒;四十年风雨无阻、跋涉征程,塑造了一个大国形象。祖国日渐强盛,我们应豪情万丈,抓住机遇规划自己的蓝图和梦想,在中华复兴之路上展翅翱翔。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