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8350398/2018-00110 | 发布机构: | 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18-05-25 | 主题分类: | 06B林业 |
文 号: | 关键词: | 三大攻坚战 |
坚定“两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是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重要原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思想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来阐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的不是靠山吃山、一味地消耗自然资源,也不是贫守绿水青山、抱着“金饭碗”讨饭,而是启示我们,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山林子”变成“钱袋子”,“树叶子”变成“钞票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思想,正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因,叩开绿色发展之门,就能让守住绿水青山的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泸州林业从全面开发到绿色转型的探索实践证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深入剖析泸州林业转型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探索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意义。
一是泸州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认识和处理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之前,由于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泸州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长期超负荷采伐木材,大量索取自然资源,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致使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大量流失,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长江流域泛滥,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第二个阶段是确立了保护与发展并行的绿色转型之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计生态代价的发展老路是“竭泽而渔”,从1998年开始,中央首先在四川全面停伐天然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在两大工程等政策的支持下,林区生态资源日益恢复、产业转型初见成效,我们切身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基于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确立了以生态为主导,向绿色要效益,生态与经济融合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二是抓住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方面在生态建设上,主要是项目化、系统化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恢复绿水青山。以全面停伐为新起点,坚持林上林下一体、动物植物同护、林地林木共保,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整体推进森林、湿地、水源地和野生动植物系统化保护,全面维护林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严守生态红线,严厉打击盗伐毁林、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等行为。经过累积式的生态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28.5%,上升到“十二五”期末的50%,提高21.5个百分点,林木总蓄积从1450万立方米增长到3050万立方米,建成黄荆老林国家森林公园和凤凰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泸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绿地、公园星罗棋布,水青、天蓝、空气清新,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上,主要是大力发展竹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生态化、多元化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全力做大金山银山。将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构建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珍贵的林下资源,着力培育林竹加工、纸浆造纸、林下特色种养殖、森林食品、森林生态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五大支柱产业既保证了资源和环境保护,又充分释放了林区生态优势,促进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三、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国有林区加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对策建议
绿色理念要转化为绿色发展,需要立足林区实际,以绿色机制作保障。
一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国务院《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中,针对林区提出了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完善公益林管护机制等重点内容。在具体推进中,应完善森林生态效益的分类及测算方法,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评价体系,进而确定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同时,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移民等给予适度补偿。
二要精准扶持生态产业发展。应对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在林地承包使用以及享受惠农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应支持林区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投融资、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多角度的政策扶持。
三要创新林业资源盘活机制。林业资产证券化可以将缺乏流动性的森林资源向可交易债券转化,推进森林碳汇交易试点,支持和鼓励林权抵押贷款,可以在保障森林资源国家所有的前提下,为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林业提供接口,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有序盘活、科学流转。
(泸州市林业局 王富兴 联系电话:18982779155)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思想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来阐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的不是靠山吃山、一味地消耗自然资源,也不是贫守绿水青山、抱着“金饭碗”讨饭,而是启示我们,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山林子”变成“钱袋子”,“树叶子”变成“钞票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思想,正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因,叩开绿色发展之门,就能让守住绿水青山的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泸州林业从全面开发到绿色转型的探索实践证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深入剖析泸州林业转型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探索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意义。
一是泸州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认识和处理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之前,由于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泸州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长期超负荷采伐木材,大量索取自然资源,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致使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大量流失,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长江流域泛滥,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第二个阶段是确立了保护与发展并行的绿色转型之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计生态代价的发展老路是“竭泽而渔”,从1998年开始,中央首先在四川全面停伐天然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在两大工程等政策的支持下,林区生态资源日益恢复、产业转型初见成效,我们切身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基于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确立了以生态为主导,向绿色要效益,生态与经济融合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二是抓住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方面在生态建设上,主要是项目化、系统化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恢复绿水青山。以全面停伐为新起点,坚持林上林下一体、动物植物同护、林地林木共保,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整体推进森林、湿地、水源地和野生动植物系统化保护,全面维护林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严守生态红线,严厉打击盗伐毁林、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等行为。经过累积式的生态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28.5%,上升到“十二五”期末的50%,提高21.5个百分点,林木总蓄积从1450万立方米增长到3050万立方米,建成黄荆老林国家森林公园和凤凰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泸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绿地、公园星罗棋布,水青、天蓝、空气清新,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上,主要是大力发展竹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生态化、多元化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全力做大金山银山。将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构建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珍贵的林下资源,着力培育林竹加工、纸浆造纸、林下特色种养殖、森林食品、森林生态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五大支柱产业既保证了资源和环境保护,又充分释放了林区生态优势,促进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三、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国有林区加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对策建议
绿色理念要转化为绿色发展,需要立足林区实际,以绿色机制作保障。
一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国务院《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中,针对林区提出了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完善公益林管护机制等重点内容。在具体推进中,应完善森林生态效益的分类及测算方法,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评价体系,进而确定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同时,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移民等给予适度补偿。
二要精准扶持生态产业发展。应对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在林地承包使用以及享受惠农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应支持林区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投融资、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多角度的政策扶持。
三要创新林业资源盘活机制。林业资产证券化可以将缺乏流动性的森林资源向可交易债券转化,推进森林碳汇交易试点,支持和鼓励林权抵押贷款,可以在保障森林资源国家所有的前提下,为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林业提供接口,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有序盘活、科学流转。
(泸州市林业局 王富兴 联系电话:1898277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