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定点帮扶 对口支援特补乃乌彝族村
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后,“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的特补乃乌彝族村民,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带领下,“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获得感、幸福感写在脸上——
彝语红歌唱出精气神
整齐漂亮的彝族礼服,自信满满的笑容,彝语唱出的红歌声音嘹亮……前不久,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举行了一场艺术表演活动,特补乃乌村红歌队一亮相开唱,便博得阵阵掌声。
“我们还能再唱不?”连唱三首歌曲下台后,红歌队队长特久叁作余兴未尽,悄悄问驻村第一书记郑煜。“不行,也得给别人表演的机会。”郑煜忍住笑,认真地对跃跃欲试的特久叁作说道。
牛刀初试:组建红歌队用歌声凝聚村民
看着红歌队员们的变化,郑煜打心眼里高兴。自2018年1月,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派驻到对口帮扶的特补乃乌村,郑煜便认真地想为村民们做点实事。“省委提出了‘四好’要求,让村民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村里经过各方面大力帮扶已于2016年底整村脱贫,前面两条基本实现了。但是好习惯、好风气该怎么养成呢?”郑煜深深地思考着。
在特补乃乌村,干完农活,村民们业余生活主要是看看电视,围着火堂闲聊喝酒。而且因为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村民大多对周围环境、家庭、个人的卫生状况不甚在意。“灶台上的苍蝇都能‘扑倒’人。”郑煜有些着急,一时却又无计可施。
7月的一天中午,疲惫的郑煜在办公室听起了红歌,一首首节奏感强、激人奋进的歌曲,让郑煜精神一振,“干脆把村民组织起来唱红歌。”与西南医大附院同驻该村的同事孔亚锋一商量,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就组建红歌队,用歌曲把村民们凝聚起来。”
开村民大会,贴出海报宣传,“一个星期一个报名的人都没有。”郑煜与孔亚锋不甘心,“我们决定找个带头的。”一组组长25岁的特久叁作进入了他们的视线,经过登门反复劝说,特久叁作终于勉强答应了。“然后,她带着我们又去走访、劝说了几个她的亲朋好友加入。”渐渐地队员发展到14个人,全是“半边天”,最小的17岁,最大的50岁。“我们的红歌队终于组织起来了。”郑煜精心挑选了几首经典红歌,组织大家开唱,“我唱歌不好听,但也带头唱,她们跟着唱。”为了有“仪式感”,村委会的楼梯间成了“舞台”。郑煜还与队员们“约法三章”,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风雨无阻地“彩排”。“说实话,当地昼夜温差大,我们每晚骑着摩托从住处赶到村委会,一路上真的是寒风刺骨。”
生活蝶变:穿礼服彝语红歌唱出好风气
每天的练习,让红歌队队员之间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精神面貌越来越积极。“最初唱歌的时候,我带头唱了,她们也不好意思唱。练了1个月后,她们是争着要唱。”一段时间后,队员们提出了新要求,“可不可以把汉语翻译成彝语来唱,这样大家都听得懂?”郑煜立即赞成,但谁来翻译呢?队员们让郑煜把歌词发到红歌队的微信群里,她们再一句一句地翻译。就这样,白天郑煜把当晚要唱的歌曲的歌词发到群里,队员们逐句翻译。村里的“歌王”保期此哈长期“围观”红歌队练习,也主动提出帮忙把歌词改成彝语。
“现在,我们把10多首红歌翻译成了彝语,反复练习。”就这样,不光唱歌的队员们热情高涨,每晚来听歌的人也越来越多。利用这样的机会,郑煜也把卫生知识、如何养成好习惯、预防传染病知识等潜移默化地教给大家。半年多,队员们的变化非常明显,每家的家庭卫生、个人卫生都搞得干干净净,而且她们带动着周围的邻居、亲朋好友们打扫卫生,讲解卫生知识,让整个村的面貌都发生着变化。队员之间也是互相帮助,谁家有事,大家都去帮忙。“红歌队成立后,14名队员练习起来都特别认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请假。直到现在只有两个人因为小孩生病请过两次假。”
当郑煜觉得红歌队已经可以登台表演时,机会很快就来了。“村里要开运动会,我就让红歌队队员们准备表演。”让郑煜没想到的是,当天,所有队员们齐刷刷地穿上极富民族特色的礼服,从未打扮过的女人们,还特地买来化妆品刻意地上了妆。“那礼服是她们一辈子可能只会穿一次的衣服,那是她们的结婚礼服,价格不菲,一套上千元。有两个岁数大点的队员,因为没有礼服,还为此特地拿出积蓄重新置办了一套。”郑煜为队员的用心感动不已。
红歌队的亮相获得村民们满堂喝彩,让队员们更加自信,唱起歌来毫不怯场。自此后,郑煜又带着队员们参加了村里的表彰大会、县里的表演活动,还参加了火把节的文艺表演。“她们的自信全写在脸上,不是以前干完农活只知道围着毛毡蜷在火堂边恹恹地烤火的妇女了,现在的她们可以在数百人面前自在地歌唱,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主动帮助村委开展各种工作,劝说辍学家庭,让周围的人注意环境卫生。”郑煜为队员的改变由衷地高兴。
榜样力量:村民自觉向红歌队看齐
前几天,有一个队员要随丈夫外出打工了,她与姐妹们一一道别,向郑煜辞行,“她是真的不想离开这个集体,一直流眼泪。我鼓励她,让她出去好好工作,维护好家庭,这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红歌队会等着她回来。”郑煜说,这是红歌队第一次有人离开。
现在的红歌队成了村里的“招牌”。“村里开大会,红歌队的队员们都单独列队,大家以她们为标准,整齐、有序、干净。有县里、州里的表演,红歌队员们招呼一声就能上场。”郑煜说,现在村里的女人们都以红歌队队员为榜样,积极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习惯,而男人们也不甘落后,组建起了篮球队、长跑队,村里组织运动会让他们在运动场上展示矫健风姿。“现在村里打牌喝酒的人少了,卫生状况变好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了,这正是我们希望的。”郑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相关信息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