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7-1-6)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6日
在泸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市抢抓机遇、开拓奋进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稳增长,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预计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8亿元,年均增长11.4%,连跨五个百亿元台阶,总量由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0亿元,年均增长28.4%,总量由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6亿元,年均增长14.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5亿元,年均增长15.8%,总量由全省第5位上升到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75元,年均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9元,年均增长12.1%。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全省领先,增幅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谱写了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崭新篇章。
五年来,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成效显着。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356个,完成投资4145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5.8倍。其中,重大产业类项目538个,完成投资1573.7亿元;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506个,完成投资1656.3亿元;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类项目268个,完成投资865.7亿元;重大生态环保类项目44个,完成投资49.3亿元。民间投资达4080.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9%。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施PPP项目16个,总投资289亿元。组建12家市级投融资公司,资产规模达1057亿元。设立3支投资发展基金,基金规模达230亿元。累计保障项目建设用地14.2万亩,工业用电量、工业用气量、成品油供应量年均分别增长6.6%、12%、12.4%。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5%。
五年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不断优化提升,泸州老窖、郎酒等重点酒类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泸天化改革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效,“三长”完成退城入园,“四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电网、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产业不断壮大,华为公司、步长制药、许继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泸州。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西南商贸城(一期、二期)、华润万象汇建成运营,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进7家市外银行机构,创建7个国家4A级景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3%。开发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1%。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建成黄桷坝水库、倒流河水库、锁口水库等一批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入驻泸州。按照“一区多园、一园多点”模式,加快建设“三大园区”,建成区面积由44.1平方公里增加到78.5平方公里。全市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50亿元,年均增长19.6%。
五年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成功争取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进入国家“双两百”规划,全市城镇化率达47.5%。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推进“两江新城”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01.1平方公里增加到135平方公里,人口由101万人增加到136.2万人。大力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93公里绕城高速闭合运行,8个进出口通道建成通车,5座跨江大桥加快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滨江路15公里,新建城市公园23个,改造棚户区5.7万户。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医疗健康中心逐步形成,列入首批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个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泸县、合江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纳溪大渡口镇、合江九支镇列入全国首批建制镇示范试点,全市万人以上小城镇达12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50个。
五年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列入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成5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74.8公里增加到455公里,居全省第3位、川南第1位,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泸州段、隆黄铁路叙永至镇雄段开工建设。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加快推进。纳福港城大道、泸合产城大道建成通车,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470公里、农村公路5400公里,建制村通达率100%。城北公交枢纽站全面竣工,泸州客运中心站建成运行。泸州开放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成投运,新开通3条近洋航线、6条铁水联运班列,集装箱年吞吐量从10.1万标箱增加到48万标箱。泸州机场航线由6条增加到18条,旅客年吞吐量从28.5万人次增加到98.5万人次,成为四川第三大航空港。
五年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改革事项138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公布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在全国率先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引进华为、恒大、中冶、万达、碧桂园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41家。与韩国平昌郡、武汉市、南京市等一批国际国内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6家,高新技术产值从63.1亿元增加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5.9%。
五年来,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3%,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得到较好解决。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脱贫39.6万人,在全省率先实行医疗扶贫“四个100%”,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万人、农村危房改造8.1万户、农网改造2.4万公里,建设“渡改桥”25座。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医教园区初具规模,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17所、公办幼儿园108所。4个县区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消除。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水平显着提升,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列入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环境质量和总量减排完成省定目标;深入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社会治理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健全,“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圆满完成。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七连冠”;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消防、保密、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50件、政协委员提案1271件,办结率100%。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政府系统违纪违法案件982起,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第七届市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下同)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向全市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专注发展,推动经济实力大提升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广泛参与、共建共享,推动城市面貌大改变的五年;是全市人民苦干实干、合力攻坚,推动各项事业大发展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推动泸州发展的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泸部队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低,发展不够、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加快,新兴产业亟待培育壮大;三是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四是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干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泸州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围绕“三个走在前列、三个显着提升”,着力“三抓三主动”,扎实推进“六个突破”,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的宏伟目标。
今后五年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0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
——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迈上中高端。到2021年,力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服务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
——建成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城镇发展体系,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显着提升,如期实现“双两百”大城市目标。
——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实施对外通道、市域交通网络建设,推动高铁、城市轻轨突破发展,加快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建设,建成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打造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国际航空港。到2021年,公路里程达到1.5万公里,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泸州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200万人次。
——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对外开放门户。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依托港口优势,主动融入沿江协同开放,建成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招大引强,招引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泸州,到位市外国内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
——建成幸福美丽泸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健康水平,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健康城市。坚持依法行政,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1%,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2%。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9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坚信,只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2016年(下同)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强化产业支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优化提升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精品果业、现代养殖业、高效林竹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有量达到38.962万公顷。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15个。大力培育和引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家、家庭农场示范场20个。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温氏100万头优质生猪一体化、古蔺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快泸县三星桥水库、古蔺石梁子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新增有效灌面3.5万亩。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郎酒泸州包装基地扩建、聚碳酸酯(一期)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酒业园区酱酒园,力争开工建设中海(四川)科技产业园,确保新火炬化工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步长生物制药基地、西南智能电网产业园、汽车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江麓容大无级自动变速器、中航EPS转向系统等汽车配套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华为大数据中心、许继电气等项目建成投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万达广场购物中心、西南商贸城(三期)、泸州金融商业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城市新商圈。推进和润集团粮食物流及深加工、海吉星农产品国际商贸物流园、中国物流泸州配送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川南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进泸州电商产业园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泸州机场新开通1至2条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万标箱、增长15%。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办好“三大展会”活动。支持银行拓展业务、做强做大,加快发展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5个健康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民俗旅游,推动黄荆、方山、天仙硐、画稿溪等景区提档升级,加快福宝国际旅游度假区、沙湾古镇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启动酒镇·酒庄—凤凰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园区平台建设。泸州高新区围绕“高、新、快、特”,增强承载能力,完成投资100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泸州长开区突出发展“六型经济”,完成投资80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酒业园区坚持“三产联动、产城融合”,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30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空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全市产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0亿元、增长15%。
二、强力实施项目攻坚,坚定不移推进投资拉动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准确把握国家和省上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积极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实施市本级PPP项目18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力争实现民间投资1060亿元。突出产业投资,完成工业投资575亿元。
着力加快项目建设。认真落实“项目投资攻坚年”工作部署,实施重点项目609个,完成投资1547.7亿元、增长18.3%。其中:竣工投用项目82个、完成投资139.1亿元,加快建设项目178个、完成投资889.5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192个、完成投资519.1亿元,做好157个项目前期工作。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推进叙古高速古蔺至川黔界、G8515泸渝高速、叙威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泸永高速公路;加快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泸州段、隆黄铁路叙永至镇雄段等项目建设。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促进投融资公司做强做大,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加强银政企合作,贷款增长15%以上。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扩大直购电规模和范围,确保油、气、运等要素供给。
三、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力推进“两江新城”建设,推动纳溪区与江阳区无缝对接、错位发展,推动泸县撤县设区、向南拓展。加快过江通道建设,确保沱江二桥加宽改造工程、沱江六桥建成通车,推进长江二桥、长江六桥建设。畅通城市干线、环线路网,推进交通拥堵节点改造,加快建设二环路,完成沱江新城南滨路、北滨路主体工程。启动新城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实施老城区管网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抗涝能力。建成投用茜草二水厂(一期)、主城区第二批停车场(一期),加快长江生态湿地公园、城西客运站、滨江路小关门至柏木溪段等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新增18平方公里。
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支持合江、叙永、古蔺加快县城发展,着力提升县城品质,确保合江城西湿地公园、叙永绕城路、古蔺民生广场等项目竣工投用,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加快打造纳溪大渡口镇、合江九支镇、古蔺二郎镇、叙永江门镇等15个重点镇,全面启动特色小镇示范镇建设。
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老城区全域全面治理,完成老旧道路“白加黑”升级改造。加快城市治理立法进程,推进市本级、江阳、龙马潭、纳溪、泸县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扎实开展“三大专项整治”,分步推进城市建筑立面治理,营造清爽、整洁的城市环境。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北垃圾压缩中转站,完成森泰垃圾处理场封场项目建设。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行政许可项目,对保留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标准化管理,推进合江、龙马潭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强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泸天化集团改革发展,力争华西证券、兴泸水务等企业上市。全面完成农村“七权”确权登记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认真实施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加快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行“一改三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推进深层次高水平双向开放。积极参与“251行动计划”,深化与东盟、俄罗斯、德国、韩国等重点区域和国家的贸易合作。加强与重庆、上海、杭州、惠州等城市务实合作,深化赤水河区域及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着力招大引强,瞄准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力争在工业招商,尤其是承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方面取得突破,到位市外国内资金增长15%以上。
加快建设开放口岸。主动融入沿江沿海开放大格局,积极建设国家水运开放口岸。加快政策制度创新,协同推进多式联运与通关一体化建设,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航运物流、港口贸易、融资租赁等临港产业,促进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区县竞相发展格局
做强民营经济支撑。紧紧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行业和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小微企业梯队成长。用好用活资本市场,力争鑫霸实业、陈年窖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强化联系帮扶,引导民营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50亿元。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创新工场、创客空间,引导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等自主创业,力争全市新增孵化器面积20万平方米,新创办企业5000户以上。大力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30亿元、增长15%。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新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科研院所、创新战略联盟和标准化技术组织。实施品牌质量塑造行动,加强泸州品牌培育提升和营销推广,形成品牌竞争新优势。
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优化区县财权、事权配置,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实施扩权强镇,优先支持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重点集镇发展壮大。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区县、园区互动发展。
六、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实施“四个一批”脱贫计划。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加大产业到户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种养业、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3.9万人。搬迁安置5.6万人,提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深入实施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八百工程”,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医疗“零自付”。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继续实施低保线、脱贫线“两线合一”,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确保82989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49个贫困村退出、合江县脱贫“摘帽”。
深入推进“七大扶贫攻坚行动”。推进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贫困村通村水泥路(油路)273公里,完成赤水河环线扶贫公路建设,建成“渡改桥”8座,全面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宽带乡村”服务能力。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户“三建四改”工程,让贫困地区广大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建立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做好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完善“五个一”全覆盖机制。健全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深入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吸纳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建立成果巩固机制,增强脱贫群众增收能力。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确保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加强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积极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9000户、农村危房改造1.3万户。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养老床位2500张,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9个。做好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完成739户避险搬迁安置、2处重大地灾工程治理。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新建公办中小学校15所、主城区公办幼儿园6所,加快西南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申报工作。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甲”医院,推进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二期)、市中医院新院等项目建设,新改建中心乡镇卫生院23个、中心村卫生室232所。深入推进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大力发展文体广电事业,新建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强化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扩大文化消费。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推进总量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省上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扎实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大力开展“两江四河”重点流域污染整治,全市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1.4%,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成投用乡镇污水处理厂46个。开展新一轮绿化泸州行动,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平方公里。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认真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社会矛盾纠纷风险预警和排查化解。扎实开展信访专项整治,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信访环境。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切实做好对口援助、双拥、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保密、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切实提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监察、审计、法制“三方会审”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
深入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健全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服务” ,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深化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市级政务云平台建设和政府网站管理。深入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建立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库,力争实现行政权力事项全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优化并联审批协调机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
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洁从政贯穿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三个在前”“三早三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新形势催人奋进,新征程再创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为“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2. “三长”完成退城入园:即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长江液压件厂从茜草片区搬迁至泸州国家高新区。
3. 四大产业:即白酒产业、机械产业、化工产业、能源产业。
4. 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即《泸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5)》中提出的精品果业、绿色蔬菜业、特色经作业、高效林竹业、现代养殖业、粮食产业、加工物流业、休闲农业。
5. 三大园区:即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
6.国家“双两百”规划:即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泸州城市规模进行明确,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00平方公里。
7. 两江新城:即沱江新城、长江生态湿地新城和泸川新城三大组团。
8.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9. 先照后证:即先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再到许可审批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
10.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的协同登记制度。
11. 医疗扶贫“四个100%”:即全民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商业附加险覆盖率100%、特殊医疗救助覆盖率100%。
12. 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七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四年命名一次,命名前须报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后实施,特殊情况可提前或延期。泸州市于1994年7月首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至2016年7月已七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是四川除成都以外唯一获“七连冠”的地级市。
13. 三个走在前列、三个显着提升: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经济增长走在前列、城市发展走在前列、项目投资走在前列,产业发展水平显着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显着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升”的主要任务。
14. 三抓三主动:即攻坚克难抓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扎扎实实抓法治;主动向上使力,主动向外借力,主动向下发力。
15. 六个突破: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发展突破、项目投资突破、城镇建设突破、改革开放突破、县域经济突破、精准脱贫突破。
16. “三大展会”活动:即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中国(泸州)农产品交易博览会。
17. 六型经济:即长开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口岸型”经济,依托水公铁空一体化发展“枢纽型”经济,依托产业链整合延伸发展“集群型”经济,推动资本融入和人才聚集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开放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港产城互动发展“融合型”经济。
18. 三大专项整治:即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车辆乱停专项整治、市容乱象专项整治。
19. “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0. 农村“七权”确权登记工作: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村机电提灌站产权的确权登记工作。
21. 三权分置:即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22. 一改三化:即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公司化运营、股份化改造、多元化发展,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23. 251行动计划:即四川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锁定20个国家进行重点开拓、深度开拓;优选50个重大项目开展重点跟踪、强力促进;精选100家优势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全面提升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24. 新三板:即由科技部、证监会、证券业协会、深交所、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五方共同为扶持国家级高科技园区的科技含量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股份制企业而设立的融资服务平台。
25. 四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26. 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
27. 四个好:即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28. 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八百工程”:即精准识别的医疗扶持覆盖率100%、全民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六项补充医保扶持覆盖率100%、分级诊疗覆盖率100%、控制医疗费用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贫困患者基层就医社会公示覆盖率100%。
29. 七大扶贫攻坚行动:即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攻坚行动。
30. “三建四改”工程:“三建”即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四改”即改厨、改厕、改圈、改水。
31. 五个一:即每个贫困村有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第一书记、一名驻村农技员。
32. 两江四河:“两江”即长江、沱江;“四河”即赤水河、永宁河、濑溪河、龙溪河。
33. 双随机、一公开: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34. 三个在前:即坚持教育规范在前、坚持约谈提醒在前、坚持纪律处理在前。
35. 三早三卡:即对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或发现的违纪违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预警对象制发黄色提醒卡、橙色警示卡、红色纠错卡,实现廉政风险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