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6-2-1)
在泸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 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充满挑战、成果丰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发展年”的工作主题,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稳增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3.4亿元、比2014年(下同)增长11%,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提升2位,跃居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3.7亿元、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7亿元、增长1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3亿元、同口径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6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9元、增长10.3%。在此,我向大会报告,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向全市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着力稳增长,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升位
精准施策稳增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突出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在工业经济、企业融资、投资促进、要素价格管理、房地产建筑业发展等方面,出台103条政策措施,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提升2位,跃居第6位。
投资拉动稳增长。实施3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9.1亿元、增长33%。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成民间投资980.6亿元、增长12.1%。叙古高速公路叙永至古蔺县城段主体工程完工,叙宜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叙大铁路叙永段投入运营,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隆黄铁路叙永至镇雄段开工建设。
扩大消费稳增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全市实现商品零售476.5亿元、增长14.4%。新培育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63户。大力促进住房消费,房地产开发健康有序,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403.4万平方米、增长32%。大力提升旅游休闲消费,努力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积极促进健康养老家政消费。
开放合作稳增长。成功举办“2015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第三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2015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与韩国平昌郡、德国雷姆沙伊德市签署友好合作协议。着力招大引强,引进华为公司、南瑞集团、恒大集团、碧桂园集团等知名企业,到位市外国内资金929.5亿元、增长17.9%。启动实施“外向型经济三年攻坚行动”,进出口总额增长13.7%,到位外资增长11.7%。
要素保障稳增长。组建30亿元四川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了18亿元规模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129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9.7亿元、国家专项企业债券99亿元。成功获批全国第一支城市停车场项目收益债券。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93亿元,较年初增加172.2亿元。争取各类用地指标2.3万亩。工业用电量39.7亿千瓦时,工业用气量12.9亿立方米,成品油供应53.2万吨。
二、着力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工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白酒、化工、能源、机械四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7.1%、18.8%。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电网、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北辰电力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煤气化项目(一期)进入试车阶段,中海金象年产15万吨润滑油加氢项目试运行,步长生物制药及新药产业化基地、南瑞集团西部产业基地、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东方雨虹新型防水材料基地、航天泸州工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列入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基地、“互联网+制造”区域试点城市。
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华润万象汇开业运营,西南商贸中心(二期)建材市场试营业。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泸州电子商务中心(一期)建成运营。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35亿元、增长43%。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试运行,泸州进口商品保税直销中心(一期)建成投运。成功创建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泸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5万标箱、增长39%。泸州机场通航航线达16条,实现旅客吞吐量84.5万人次、增长18.9%。引进中航工业集团,组建幸福泸州航空有限公司。天津银行、成都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进展顺利。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一期)、欢乐派海滩公园等旅游项目建成运营。花田酒地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纳溪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37.6%。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建“千亿增收示范工程”万亩示范区11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8个,粮食总产量202.8万吨。新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7个。引进广东温氏集团100万头生猪一体化产业项目。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中国海升果汁控股有限公司入驻泸州。合江锁口水库、叙永倒流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泸县三星桥水库开工建设。
“三大园区”竞相发展。泸州高新区创建为国家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5%。泸州长开区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实现扩区扩能和品质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1%。
三、着力抓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有序推进。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创新行政管理模式。泸县列入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叙永、古蔺列入全国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纳溪大渡口镇、合江九支镇被列为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12个乡撤乡设镇,2个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72.7亿元、增长14.6%。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75.3亿元、增长10.9%。全市城镇化率达46.1%。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积极推进“两江新城”建设,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区。忠山隧道、蜀泸大道四期竣工投用,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城北公交枢纽站主体工程完工,医教园区、城西城市综合体、沱江六桥及连接线等项目加快建设,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沱江新城南滨公园和北滨公园开工建设。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四川智慧城市示范市,建成全国第一个全光网大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20.1平方公里、人口达120.4万人。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加快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管,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效开展,积极推进“三大专项治理行动”,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六次复审。
四、着力促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纵深推进
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取消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公布市、县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农业监督管理体制。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先照后证”改革试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改革有序推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万户、增长14.7%。在全国率先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示范建设工作,颁发了全国首批不动产权证书。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开展合理划分市区事权范围试点。依法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实行限额管理。泸州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泸州老窖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泸天化集团改革脱困取得新成效,股份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成采购阶段PPP项目4个,总投资95亿元。
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合创新创业引导资金2.4亿元、人才引进基金1亿元,新建“众创空间”40个,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56亿元、增长42%。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3项,新增产值47.1亿元。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江阳区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五、着力惠民生,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年民生支出2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3%。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全部兑现。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765万人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60套,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6072套。启动实施“渡改桥”三年攻坚行动,开工建设渡改桥7座。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209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计生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人民医院新院加快建设。全民预防保健试点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和批示。文体广电事业协调发展。市民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体育生态园加快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坚持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七大扶贫攻坚行动”,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1亿元,脱贫解困8.6万人。新改建县乡道397.8公里、通村公路713.5公里。解决了33.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5.3万户群众用电难问题。
生态环保持续加强。强化节能减排,大气质量不断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比2013年(考核基准年)下降9.1%。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中期评估。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行。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4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平方公里。管护国有林55.1万亩,补偿集体公益林318.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6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成为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4个市州之一。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暨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平稳可控。稳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对口援藏、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外事、侨务、统计、消防、保密、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集中整治政府系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风行风明显改进,行政效能持续提升,联系群众更加紧密。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六五”普法圆满完成。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委员提案313件,办结率10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政府系统违纪违法案件251起,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各位代表,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泸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改革开放任重道远,体制机制活力不强,开放型经济规模不大。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少数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存在“怠政”“懒政”等现象。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总体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泸州经济社会爬坡上行、提档升级的五年,开创了发展新局面,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间,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上升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第11位跃升至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第6位跃升至第2位。
未来五年,是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委的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着力六个突破、实现两个率先”总体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文明美丽泸州。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0年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是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轨道交通发展突破,加快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建设,建成长江上游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打造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国际航空港。到2020年,铁路里程突破400公里,公路里程达到1.5万公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泸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75万人次。二是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7:33。三是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完善城镇发展体系和城市服务功能,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形成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人的大城市骨架。四是建成生态文明美丽泸州。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51%,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2%。五是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六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到2019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各位代表,上述目标任务,综合考虑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我们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谱写泸州发展的辉煌篇章!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以“产业创新发展年”为工作主题,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力推进“着力六个突破、实现两个率先”,不断开创泸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新局面。
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下同)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专注发展定力,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强化投资拉动。围绕国家重点投资领域,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及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481个,完成投资1207亿元、增长16%。加快推进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确保叙古高速公路叙永至古蔺太平段、叙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隆黄铁路叙永至镇雄段、泸州机场迁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渝昆铁路、叙威高速、泸永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扩大消费需求。实施 “六大消费工程”,加快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白酒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社区电商等新业态,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5%。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实现村村通宽带,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养老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库存消化和市场开发,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培育骨干税源。强化企业运行监测,完善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筹建产业发展基金。实施“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完善“一企一策”帮扶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优化提升白酒、化工、能源、机械四大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以泸州老窖、郎酒为引领,优化白酒产品结构,实施原酒战略,打造“泸州酿”区域品牌。启动建设泸州老窖10万吨酿酒基地、中远物流4.8万立方米固态酿造智能化储酒基地。加快建设聚碳酸酯项目(一期)、年产1000吨乙基纤维素项目。确保合盛硅业扩能技改项目、观文煤矿投产运行。开采页岩气1亿立方米。确保智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基地、国机重工西南(泸州)产业园建成投产。加快建设航天泸州工业园、西南智能电网产业园、东方雨虹新型防水材料基地,规划建设四川临港装备产业园。推进化工医药融合发展。加快步长生物制药及新药产业化基地、维思达医疗器械及耗材生产、四川西蜀九锦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省信用联社异地灾备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智慧产业发展。推进华润购物中心、西南商贸中心(二期)、泸州海吉星农产品国际商贸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支持华西证券、兴泸水务、川南大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上市,支持议中管业、金鼎印务等企业在“新三板”或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力争幸福泸州航空有限公司开航运营,泸州机场新开通2条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90万人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一园四区”。加快建设中国酒镇·酒庄旅游区、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二期)、太平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确保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抓好 “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种植酿酒高粱70万亩、烤烟12.5万亩,新发展优质茶叶基地1万亩、竹林基地5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油茶基地3万亩、精品水果基地2万亩。积极招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农业,着力打造江阳区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纳溪区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合江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建设古蔺观文水库、叙永龙洞水库,积极推进烟区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有量达到38.4万公顷。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提升园区集聚功能。泸州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电网、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泸州长开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完成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规划,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积极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启动泸州空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完善骨干路网,加快长江六桥及连接线、沱江六桥及连接线、沱江二桥加宽改造工程、沱江新城南滨路和北滨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二环线。完成城西客运站主体工程,确保城北公交枢纽站、主城区第一批停车场建成投用。探索推进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确保主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工程、南郊二水厂(一期)等项目竣工。加快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医教园区、沱江新城南滨公园和北滨公园、长湿新城湿地公园(一期)、长江滨江路小关门至柏木溪段等项目建设。完成沙茜片区拆迁安置,加快上坝、二道溪、小市麻沙桥等老城和棚户区改造。实施城市建设项目95个,完成投资66.4亿元。
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全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开展主城区环境秩序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设,力争创建4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45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抓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统筹实施投融资机制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宜居县城行动”,加快县城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加快纳溪大渡口镇、合江九支镇等7个试点镇建设。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五大行动”。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改革。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泸天化集团改革脱困。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发挥PPP项目投资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运营。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力争泸州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积极稳妥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及规范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等试点。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省“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沿江经济合作,围绕产业互接、通道共建、信息共享,加强与重庆、上海等沿江沿海城市合作。深化与毗邻地区合作,积极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推动赤水河流域合作发展。发挥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优势,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办好“2016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和第四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坚持“三为主”招商模式,力争到位市外国内资金突破千亿元大关。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完善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创新创业。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建成“川南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实体交易市场”。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商标战略进园区活动。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智慧园区”和“众创空间”,建成一批孵化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园。充分发挥泸州高新区孵化器作用,启动泸州长开区、白酒产业园区孵化器建设。大力引进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五、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深入实施区域扶贫。以古蔺、叙永、合江三个贫困县为主战场,实施连片扶贫开发,推进“七大扶贫攻坚行动”,集中力量破解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难题。统筹解决 “插花式”贫困问题,确保江阳、龙马潭、纳溪、泸县4个区县全面脱贫。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扎实抓好精准扶贫。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严格实施“一村一计、一户一策”,确保项目到村、扶贫到户。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5.9万人。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迁安置1.6万人。落实救济救助、低保等政策,兜底保障特殊贫困群体基本生活。
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坚持“扶贫与防返贫” 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督查考核、驻村帮扶等机制。注重“输血与造血” 相结合,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作用、合作组织纽带作用、贫困群众主体作用,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持续推进“定点扶贫”、“扶贫结对网络行”、“百企联百村”活动,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渡改桥”三年攻坚行动,开工建设渡改桥37座,建成10座。完成重大地灾工程治理4处、中小型地灾排危除险15处、避险搬迁1361户。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泸州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建成投用,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努力促进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繁荣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振兴川剧百戏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高清泸州·智慧广电”工程。办好泸州市第七届运动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夯实基层医疗基础。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积极创建健康城市。力争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院主体工程。积极推进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迎检工作。完成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工作,稳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切实做好民族宗教、老龄、台湾事务、外事、侨务、保密、档案、气象、人防、地方志等工作。
切实维护安全稳定。深入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五级五覆盖”、“五落实五到位”,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治理,加强应急救援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等特殊群体管控。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
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泸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天保工程(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两江四河”综合治理,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建立政府立法体制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城乡规划建设、农业、水务等综合执法工作。
加快效能政府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推行“三张清单”制度。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强化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建设政务大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加强电子政务与网站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加强政务公开监管,继续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加快廉洁政府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政各项规定,坚持“三严三实”标准,持续整治“四风”,巩固提升“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健全完善土地出让、项目建设、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机制,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政府系统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展望“十三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泸州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勇拼搏,为实现泸州“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 2015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情况:地区生产总值1353.4亿元,比2014年(下同)增长11%,总量居全省第6位、提升2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3.7亿元,增长23.9%,总量居全省第2位、提升1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7亿元,增长13.9%,总量居全省第7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3亿元,同口径增长10.3%,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居全省第1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6元,增长8.6%,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9元,增长10.3%,总量居全省第13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
2. “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泸州市经济社会爬坡上行、提档升级的五年,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增速稳居全省前3位,总量由第9位跃升至第6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70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6倍,年度投资规模由全省第11位跃升至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6位跃升至第2位。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59.6:28,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747.4亿元,比2010年增加370.5亿元,增长104.9%;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78.8亿元,比2010年增加176.5亿元,增长68.2%。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列入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89公里,比2010年增加340公里,里程数居全省第3位、川南第1位。泸州港建成长江上游首个铁水联运百万标箱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247万吨,比2010年增加1474.7万吨、增长83.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4.5万标箱,比2010年增加37.5万标箱。泸州机场成为全省第三大航空港,机场迁建工程加快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隆黄铁路叙永至镇雄段开工建设,渝昆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水、公、铁、空”四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一主四副多点”城镇体系不断健全,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0.1平方公里,人口120.4万人。重点小城镇聚集能力提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面推进。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成果丰硕的五年。行政审批、财税体制、农村产权、国有企业、社会事业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338.5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实际到位外资2.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8倍;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0.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3倍。过去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2%。累计新增就业18.9万人,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1.4万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6%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五年累计消除绝对贫困人口58.5万人。
3. 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即“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活动、“万企出国门”活动。
4. 千亿增收示范工程:即在全省建设1000个,平均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规模超万亩的亿元产值示范区。
5. 两江新城:即沱江新城和长江生态湿地新城,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人,其中:沱江新城南临长江、北抵九狮山、东至希望大道、西接城市规划外围道路,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0万人;长江生态湿地新城北至机场路、南联紫阳大道、西临长江、东接宜泸渝高速公路,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人。
6. 三大专项治理行动:即在主城区开展违法建设、广告店招、老旧城区环境秩序治理行动。
7. 先照后证:即先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再到许可审批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
8.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即将现行企业需要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的登记制度,改为企业一次申请、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9.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10. 众创空间:即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11. 10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十项民生工程”即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民族地区帮扶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百姓安居工程、民生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和文化体育工程。“20件民生大事”即改善农村通村公路700公里、解决29.7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改造城市危旧房棚户区1.6万户、建成美丽幸福新村、向农民工定向出租410套公租房、为12.1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提高60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帮助3100名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报销水平、为“老幼病孕”等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建设835套周转房、提高全市24所公办普通高中办学经费、免除5800名民办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学费、治理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避险搬迁安置1164户、对全市1346个村提供公共服务经费补助、建设5个残疾人服务中心、推行全民预防保健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城区“三无院落”整治等20个项目。
12. “渡改桥”三年攻坚行动:我市从2015年开始,用3年时间,总投资42亿元,建成渡改公路桥44座、渡改人行桥2座,全面撤销客渡码头154座,取缔区间客运船舶,全面消除江河水上客渡运交通安全隐患。
13. 七大扶贫攻坚行动:即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攻坚行动。
14. 五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灾后重建一批。
15. PM10: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1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7. 着力六个突破、实现两个率先:“着力六个突破”即在产业发展、投资拉动、城镇建设、开放合作、县域经济、民生事业等六个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两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次级突破。
18. 六大消费工程:即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19. “宽带乡村”工程:即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实施的推进农村地区宽带发展工程。
20. 新三板:即由科技部、证监会、证券业协会、深交所、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五方共同为扶持国家级高科技园区的科技含量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股份制企业而设立的融资服务平台。
21. 区域性场外市场:即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
22. 文化产业“一园四区”:即根据泸州市文化产业总体布局情况和发展方向,在奥体中心规划建设泸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在医教园区规划建设川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茜草规划建设泸州工业文化遗址展示区,在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泸州影视传媒创作区,在张坝桂圆林规划建设张坝艺术区。
23. 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即《泸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5)》中提出的精品果业、绿色蔬菜业、特色经作业、高效林竹业、现代养殖业、粮食产业、加工物流业、休闲农业。
24. 二环线:全长52.5公里,串联沱江新城城北、城西组团、长江湿地新城、泸州高新区、泸州长开区等规划组团。串联区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快速交通环线,主要解决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25. 主城区环境秩序专项治理行动:即在主城区继续开展违法建设、广告店招、老旧城区环境秩序“三大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砂石堆场环境秩序治理、建筑弃土消纳场规范建设管理和主要街道风貌塑造专项行动。
26. 宜居县城行动: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县城建设,把宜居放在首位,高水平推进县城建设、创新城市管理,建成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县城的行动。
27. 幸福美丽新村“五大行动”:即以“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为内容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
28. 全省“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即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锁定20个国家进行重点开拓、深度开拓;优选50个重大项目开展重点跟踪、强力促进;精选100家优势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全面提升四川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29. “三为主”招商模式:即坚持以园区为主、以区县为主、以企业为主进行招商引资。
30. 智慧园区:即通过“感知”系统,在传统园区各单一系统间实现“互联”,并通过多维度“智能”分析,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IT技术有效整合,使园区基础设施运行更加智能、绿色,使园区的运营管理更加规范与高效,使园区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与便捷的增值服务体系,以提升园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改善园区以往相对单一的盈利模式。
31. 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2. 扶贫结对网络行:即运用网络这一新兴载体,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录入平台。社会扶贫力量只需登录泸州扶贫网站,就可查阅贫困农户的基本状况,直观了解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并根据企业和个人实际,自主选择帮扶对象,自愿与贫困农户结对,直接开展无偿帮扶。
33. 百企联百村:即将贫困村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公开公示,倡导有爱心、愿奉献、乐扶贫的民营企业在全市扶贫信息平台中自主选择、自愿结对、直接无偿帮扶贫困村,促进100家以上爱心企业结对帮扶100个以上贫困村。
34.“高清泸州·智慧广电”工程: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广播影视内容、渠道、平台、终端的高清化、宽带化、智能化,实现从“功能”向“智能”的转型升级,形成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的智慧化行业生态。
35. 五级五覆盖: “五级”是指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覆盖”是指“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 “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向本级纪检、组织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36. 五落实五到位:“五落实”是指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五到位”是指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37. 两江四河:“两江”即长江、沱江;“四河”即赤水河、永宁河、濑溪河、龙溪河。
38. 三张清单: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